设计师为什么要写文章

衡量一个设计师的能力的标准有很多,对于“设计能力”,我推崇 Paul Adams 的标准。他把设计能力拆分为四个维度:

对于一个视觉设计师来说,基本的要求如下:

除了“设计能力”,还有很多能力让一个设计师变得更优秀,如自省、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好奇心、项目规划能力等。当然这些能力也适用于设计师之外的其他职业。

一个设计师将自己的工作所得、经验教训定期总结整理,即是自省和学习能力的表现。

写设计类文章一方面让作者对自己的设计方式和方案进行主动且刻意的思考,另一方面让读者了解到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中必须面对的种种限制。对年轻设计师来说,这些信息的价值尤其高。

另外,写文章这件事本身,也可以锻炼作者逻辑思维、信息组织、写作等能力,反过来对设计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助益。

动机、要解决的问题、上下文

设计不是艺术,在谈到设计的定义时,谈论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解决问题」。设计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存在,不管是便民设施、厨房用具还是我们中多数人从事的(软件)产品设计,谈论这些东西的设计之前,必须要明确它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在推理小说中有一派叫本格推理,指的是作者把全部的信息在文章中充分展示,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和作者进行智力和推理的较量,看谁先找到凶手。阅读设计类文章的感受,当然并不是找到唯一确定的凶手,而是将自己脑中的方案和作者展示的方案对比。

反过来,作为作者,在讲述自己的方案前,必须给予读者足够的信息。

这些信息主要包含:

有了这些信息,读者会对作者当时面临的设计问题有更清晰的了解。接下来,在文章里有两件事可以谈论: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案。

设计过程

设计里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使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得到最后的方案,是可以探讨的话题。在设计过程中可能进行的活动有:

作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某个环节详细描述,这让读者不光看到你的设计方案,更了解这些方案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当然,好的坏的设计过程都可以总结,只要我们正确的阐述其价值和意义。

设计方案

如果是从头设计一个新功能,设计过程的讲述应该是重点;如果是改版,会更偏重设计方案的讲述(因为改版要解决的问题和现存版本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一致)。在讲述设计方案时,可以采用下面两种方式:

  1. 整体到局部

先给出整体方案,然后以 callout 的形式分别介绍各个设计细节的思考。可以是交互或视觉,也可以在 callout 里给出中间方案对比介绍。

  1. 方案对比

可以是现有方案和新方案的对比,也可以是自己的方案和竞品方案的对比。左右排列两个方案,把要对比的点用线连起来,然后用文字的形式给出两个方案的优劣。

有意识设计 v.s. 无意识设计

写文章的过程,是一个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外部(explicit)化的过程,这要求作者一来主动且刻意的思考自己是如何设计的,二来把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对没有进行过训练的人来说,这两点都很痛苦。

写文章就是一种训练,它的目的,无非是让自己从之前的盲目参考竞品(无意识的设计),到现在主动分析竞品设计方案背后的逻辑,并加上自己面临的问题综合考虑(有意识的设计)。并且越来越多的进行有意识设计。

当设计师注意到这点时,就会越来越多的使用主动思考、正向推导来产出设计方案了,这是设计能力的巨大飞跃。

总结

万事开头难,不妨选一个小的界面改版,从头到尾分析一下自己的设计过程,并将它写下来,相信你会收获很多。